《沁园春·再见新正》

元好问 [元]
再见新正,去岁逐贫,今年逐穷。算公田二顷,谁如元亮,吴牛十角,未比龟蒙。面目堪憎,语言无味,五鬼行来此病同。*盐里,似杨雄寂寞,韩愈龙钟。何人炮凤烹龙。且莫笑、先生饭甑空。便看来朝镜,都无勋业,拈将诗笔,犹有神通。花柳横陈,江山呈露,尽入经营惨澹中。闲身在,看薄批明月,细切清风。
《沁园春·再见新正》解析

元好问于金亡后摆脱政治,过起遗民生活,立志著述。这首《沁园春》借除夕之夜,抒政治失意后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的情怀。以《沁园春》为词牌,写贫 ,写穷 ,写富,用典,用事,格局铺陈,调性谐谑,得心应手地表现了这份情感。上片引古事以抒怀 。“再见新正,去岁逐贫,今年逐穷 ”,引杨雄《逐贫赋》,韩愈《送贯文》,总抚今之“逐贫 ”、“逐穷”之现状。古时,“贫”指经济拮据 ,“穷”指政治失意,此为互为见义,可见词人失意时间之长,贫寒岁月之久。

下文则与古人比,具体写已三贫,已之穷,词人用“谁如 ”、“未比”表明自己五“贫”有甚于元亮、龟蒙、元亮 ,即署名诗人陶渊明,虽贫至“环萧然,不蔽风日 ,短褐穿结,等飘屡空”(出自《王柳先生传 》,但为彭泽点时,尚有公田二顷,其一种林,便酿酒,其一种秔,作为口粮(见《普书》本传 )。龟蒙,即晚唐著名等诗人陆龟蒙,也是位“困仓无斗升蓄积”的贫士,但在《甫里先生传》中,自谓“有牛不减四十蹄”与元亮、龟蒙比,可见词人捉襟见肘的贫寒。述说已之穷,则用韩愈杨雄比,更有甚于两位失意狼狈的古人 。面目堪憎 ”三句,自韩愈《送穷文》“ 凡此五鬼(智穷、学穷、文穷、命穷、交穷),为吾五患,饥我寒我”,“使吾面目不憎,语言无味”。盐”三句写出自己政治上的失意。杨雄抱守寂寞,埋头写《太玄经》而被人嘲笑;韩愈于贞元末年贬窜南荒,五六年间投闲置散,头单齿豁,一副龙钟失意之态。“ 盐里”表明生语之清苦。元好问还是过着这样的生活。

下片则述现实以寄慨。“何人炮凤烹龙”,用富贵人家堆盘满案反衬自已“ 饭甑空 ”的凄苦。但“莫笑”表明词人志向。号经济贫寒,政治困窘,然精神生活却是充实而富有 。“便”四句写“诗笔如有神”。“花柳”两句暗用杜甫《后游》诗“江山如有诗,花柳更无私”,其极言诗中尽多美景:“尽入”句用杜甫《丹青引》“意匠惨淡经营中”,说他的创作态度的良苦用心。最后“闲身在”三句,则写尽风流,把批风抹月之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,苏轼《和何长官六言》中有 :“清风初号地籁,以月自写天容。贫家何以娱客 ,但知抹月批风。”取眼前风月批之抹之(薄切为批 ,细切为抹),比起“炮凤烹龙”之娱客,不更胜一筹吗?

元好问的这首词,写自己的“贫”和“穷”全用故事,写文学生活则用典抒胸怀,隽语盈篇,可算精明之作。

元好问的诗词推荐
  • 摸鱼儿·忆元龙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忆元龙、旧家湖海,不应年鬓衰槁。翩翩竹马儿童喜,惊儿汉江归报。归计早。黄金印、征西已付诸郎了。红云仙岛。渺千里移春,浓薰细染,春意已倾倒。西溪上,玉镜修眉翠扫。题诗曾许谁到。溪亭未入奚奴锦,望断绿波春草。君且道。人间世、虚名得似欢游好。风流未老。约款段随车,鸱夷载酒,迎我霜陵道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 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窘步相仍死不前,唱酬无复见前贤。纵横自有凌云笔,俯仰随人亦可怜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池塘春草谢家春,万古千秋五字新。传语闭门陈正字,可怜无补费精神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一语天然万古新,豪华落尽见真淳。南窗白日羲皇上,未害渊明是晋人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汉谣魏什久纷纭,正体无人与细论。谁是诗中疏凿手,暂教泾渭各清浑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慷慨歌谣绝不传,穹庐一曲本天然。中州万古英雄气,也到阴山敕勒川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万古文章有坦途,纵横谁似玉川卢?真书不入今人眼,儿辈从教鬼画符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切切秋虫万古情,灯前山鬼泪纵横。鉴湖春好无人赋,夹岸桃花锦浪生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万古幽人在涧阿,百年孤愤竟如何?无人说与天随子,春草输赢较几多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谢客风容映古今,发源谁似柳州深?朱弦一拂遗音在,却是当年寂寞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