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水龙吟·素丸何处飞来》

元好问 [元]
素丸何处飞来,照人只是承平旧。兵尘万里,家书三月,无言搔首。几许光阴,几回欢聚,长教分手。料婆娑桂树,多应笑我,憔悴似,金城柳。不爱竹西歌吹,爱空山、玉壶清书。寻常梦里,膏车盘谷,*舟枋口。不负人生,古来惟有,中秋重九。愿年年此夕,团栾儿女,醉山中酒。
《水龙吟·素丸何处飞来》解析

化用前人成句,典故,借以抒发自己之情怀。这首词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。自金宣宗贞祐元年(1213)以来,元好问因避兵乱而几经辗转。颠沛流离 ,移家登峰后才稍微安定 。孤身一人在汴京为官,夜深难眠,偶一举头,才知又到了中秋!开头二句“素丸何处飞来 。”飘逸而至,素丸依旧,和承平时候一样 ,然物是人非 。披一身皓月,想“家书三月”,却只能“无言搔首”。词人化用为人们所熟知的杜甫诗句“ 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,更简洁地传达出自己的感受。“几许光阴,几回欢聚”,由家书而陷入对过去生活的回忆,其乐融融的温磬气氛似乎就在身边 ,触手可及。然唱随一笔“长教分手”,却原来是离乱分散后的偶聚 ,却原来是小聚后又一次长别 ,续来不由人不顿过悲凉!今日月圆,再忆欢聚,悲何以堪!“婆娑桂树”又怎能不笑我憔悴二容颜呢?(“ 金城柳 ”出自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恒公(温)证 ,经金城 ,见前为浪邪时种柳,皆已十围,慨然曰:“木犹如此,何以堪。攀枝执条,泫然流泪。”“不爱竹西歌吹,爱空山,玉壶清昼”表明词人不慕荣华,独爱清幽的情怀。远离尘嚣的空山明月,澄澈朗宇 ,不才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吗 ?隐居盘谷,孥舟于枋口,是多么的悠闲惬适呀!盘谷为唐李愿隐居之地,韩愈《送李愿·日盘谷序》云 :“膏吾车写林吾马 ,从子于盘兮,终吾生以倘佯。”词人概括成“膏车盘谷,”者以自己的向住“枋口”,据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孟州济源县有枋口堰。太和五年,河阳节度使温于此疏浚古秦渠 ,以灌溉济源等四县田,水边弩舟,亦闲暇适情之事,然这只是梦中的事,现实生活中,只有中秋,重九的亲人团圆,给人一点生之快乐,因此,但愿年年中秋,岁岁重九,以享受天伦之乐 ,不负此生。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八载襄州庞居士偶曰 :“有男不婚,有女不嫁,大家团栾头,共说无生活 。”作者概括为“团栾儿女”句,含意是非常蕴藉的。

元好问的诗词推荐
  • 摸鱼儿·忆元龙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忆元龙、旧家湖海,不应年鬓衰槁。翩翩竹马儿童喜,惊儿汉江归报。归计早。黄金印、征西已付诸郎了。红云仙岛。渺千里移春,浓薰细染,春意已倾倒。西溪上,玉镜修眉翠扫。题诗曾许谁到。溪亭未入奚奴锦,望断绿波春草。君且道。人间世、虚名得似欢游好。风流未老。约款段随车,鸱夷载酒,迎我霜陵道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 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窘步相仍死不前,唱酬无复见前贤。纵横自有凌云笔,俯仰随人亦可怜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池塘春草谢家春,万古千秋五字新。传语闭门陈正字,可怜无补费精神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一语天然万古新,豪华落尽见真淳。南窗白日羲皇上,未害渊明是晋人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汉谣魏什久纷纭,正体无人与细论。谁是诗中疏凿手,暂教泾渭各清浑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慷慨歌谣绝不传,穹庐一曲本天然。中州万古英雄气,也到阴山敕勒川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万古文章有坦途,纵横谁似玉川卢?真书不入今人眼,儿辈从教鬼画符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切切秋虫万古情,灯前山鬼泪纵横。鉴湖春好无人赋,夹岸桃花锦浪生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万古幽人在涧阿,百年孤愤竟如何?无人说与天随子,春草输赢较几多。
  • 论诗三十首

    元好问[元]
    谢客风容映古今,发源谁似柳州深?朱弦一拂遗音在,却是当年寂寞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