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/ 诗词 / 杜甫 /

《往在》

《往在》

杜甫 [唐]
往在西京日,胡来满彤宫。中宵焚九庙,云汉为之红。解瓦飞十里,繐帷纷曾空。疚心惜木主,一一灰悲风。合昏排铁骑,清旭散锦马蒙。贼臣表逆节,相贺以成功。是时妃嫔戮,连为粪土丛。当宁陷玉座,白间剥画虫。不知二圣处,私泣百岁翁。车驾既云还,楹桷欻穹崇。故老复涕泗,祠官树椅桐。宏壮不如初,已见帝力雄。前春礼郊庙,祀事亲圣躬。微躯忝近臣,景从陪群公。登阶捧玉册,峨冕耿金钟。侍祠恧先露,掖垣迩濯龙。天子惟孝孙,五云起九重。镜奁换粉黛,翠羽犹葱胧。前者厌羯胡,后来遭犬戎。俎豆腐膻肉,罘罳行角弓。安得自西极,申命空山东。尽驱诣阙下,士庶塞关中。主将晓逆顺,元元归始终。一朝自罪己,万里车书通。锋镝供锄犁,征戍听所从。冗官各复业,土著还力农。君臣节俭足,朝野欢呼同。中兴似国初,继体如太宗。端拱纳谏诤,和风日冲融。赤墀樱桃枝,隐映银丝笼。千春荐陵寝,永永垂无穷。京都不再火,泾渭开愁容。归号故松柏,老去苦飘蓬。
《往在》解析

往在西京日①,胡来满彤宫②。中宵焚九庙③,云汉为之红④。解瓦飞十里⑤,繐帷纷曾空⑥。疚心惜木主⑦,一一灰悲风⑧。合昏排铁骑⑨,清晓散锦幪⑩。贼臣表逆节(11).. ,相贺以成功。是时妃嫔戮,连为粪土丛(12).. 。当宁陷玉座(13).. ,白间剥画虫(14).. 。不知二圣处(15).. ,私泣百岁翁(16).. 。

(此诗历叙三朝治乱也。首纪天宝末,禄山陷京之事。上八,毁及宗庙。次八,伤及宫禁。下二,言玄肃出奔,父老悲涕也。贼徒肆行逆节,则上表禄山以称贺,如下文杀妃主、毁御座是也。)

①张协诗:“昔在西京时。”②《书》:“王徂彤宫,攸居。”③古制天子七庙,王莽增为九庙。《旧唐书》:中宗已祔太庙,开元四年,出置别庙。至十年,置九庙,而中宗神主复祔太庙。④《诗》:“倬彼云汉,昭回于天。”⑤汉徐乐上书:“臣闻天下之患,在于土崩,不在瓦解。”屋瓦皆飞,出《光武纪》,详见上章。⑥谢脁诗:“繐帷飘井干。”此言庙中神帷也。《诗》:“忧心孔疚。”⑦.. 《史记》:武王伐纣,载木主而行。《旧唐书》:天宝末,两都倾陷,神主亡失。肃宗既复旧物,建主作庙于上都。其东都神主,大历中始于人间得之。⑧《孔丛子》:卫出公曰:“寡人之任臣无大小,一一自观察之。”曹植诗:“悲风来入怀。”⑨合昏,本是草名,至夜则合。陆倕铭:“合昏夜卷,蓂荚朝开。”此处借用作黄昏。沈佺期诗:“合昏玄菟郡,中夜白登围。”《魏志注》:曹公列铁骑五千,为十里障。⑩《江赋》:“雾祲于清旭。”,音隶,视也。《广韵》:“驴子曰。”【钱笺】禄山陷两京,以橐駞运御府珍宝于范阳。故曰“散锦”。【郭知达本注】徐陵诗,“金鞍覆锦。”幪,鞍帕也,公诗屡用锦幪,以幪为正。(11)《魏志》:张超曰:“王师将危,贼臣未枭。”《国语》:逆节萌生。(12)《幸蜀记》:天宝十五年七月,禄山令张通儒,害霍国公主、永王妃、侯莫陈氏、驸马杨胐等八十余人,又害皇孙、郡县主、诸妃等三十六人。干宝《晋纪》:后嫔妃主,虏辱于戎卒。《王昭君辞》:“昔为匣中玉,今为粪上英。”(13)《记》:“天子当宁而立。”谢脁诗:“玉座犹寂寞。”(14)【师氏注】白间,黼衣也,画虫画雉以饰之。《景福殿赋》:“皎皎白间,离离列钱。”李善曰:“白间,青琐之侧以白涂之,今犹谓之白间。”《吴越春秋》:“虫镂之刻画。”(15)又:一一圣两君。(16)《世说》:殷仲堪曰:“百岁老翁攀枯枝。”

车驾既云还①,楹桷歘穹崇②。故老复涕泗③,祠官树椅桐④。宏壮不如初⑤,已见帝力雄⑥。前春礼郊庙⑦,祀事亲圣躬⑧。微躯忝近臣⑨,景从陪群公⑩。登阶捧玉册(11).. ,峨冕聆金钟(12).. 。侍祠恧先路(13).. ,掖垣迩灌龙(14).. 。天子惟孝孙,五云起九重(15).. 。镜奁换粉黛(16).. ,翠羽犹葱胧(17).. 。

(次记至德初,肃宗收京之事。上八,记新庙之祭,微躯六句,记陪祀之事。天子四句,乃陪祀所见景物。此叙庙祀特详者,萃涣莫大于享帝立庙也。车驾初还,故父老流涕。楹桷重新,故庙树椅桐。唐史:肃宗还京,在至德二年十月。其亲享九庙及祀圜丘,在乾元元年四月。鹤注谓前春,疑误。玉册,册文也。峨冕,法服也。金钟,驾至鸣钟也。恧先路,惭列辇辂之傍。迩濯龙,密迩宫禁之地。孝孙,指肃宗。五云,谓瑞气。镜奁,后庙神御之物。翠羽,庙中神御之饰。)

①《光武纪》:车驾入洛阳。②《左传》:“丹楹刻桷。”《长门赋》:“郁并起而穹崇。”③《诗》:“涕泗滂沱。”④《史记·武帝纪》:令祠宫领之,如其方。《诗》:“树之榛栗,椅桐梓漆。”⑤《西征赋》:“豁爽垲以弘壮。”⑥《庄子》:“帝力于我何有哉?”⑦《前汉·礼乐志》:“荐之郊庙,则鬼神享。”⑧《诗》:“祀事孔明。”⑨曹植《叙愁赋》:“委微躯于帝室。”⑩《东都赋》:“天官景从。”(11)玉册,注别见。(12)张华诗:“轩冕峨峨,冠盖习习。”《韩诗外传》:“古者,天子左右五钟。将出,则撞黄钟之钟,右五钟皆应。入,则撞蕤宾之钟,左五钟皆应。”(13)《汉.礼乐志》:百官侍祠者数百人。《封禅文》:“群臣恧焉。”《尔雅》:“恧,小惭也。”南齐何从事联句“芸黄先露早”,与此先露不合,此当是先路之讹。《记·郊特牲》:大路繁缨一就,先路三就。注:大路,祭天车。先路,祭庙车。《东京赋》:“奉引既毕,先略乃发。”则先略为君车矣。又,公诗有“起草鸣先路”句。《楚辞》:“来吾道兮先路。”《舞鹤赋》:“翔翥先路。”则先路乃前导也。王洙谓斋廊未备,犹恧沾露。朱注谓新进侍祠,先蒙恩露。张注谓春日侍祠,因劝先人雨露之感。语皆迂曲。(14)刘桢诗:“隔此西掖垣。”【杜田注】《后汉·桓帝纪》:祠老子于濯龙宫。《马后纪》:“帝幸濯龙中。”《续汉志》:“濯龙园,名濯龙宫。”《百官志》有濯龙监一人。《东京赋》:“濯龙芳林,九谷八溪。”薛综注:“《洛阳图经》曰:濯龙,池名。”《赭白马赋》:“处以濯龙之奥。”注:“濯龙,内厩名。”《卢植集》:“诏给濯龙厩马三百匹。诸书称濯龙不同,大抵以宫得名,而置监园厩,皆因之也。”(15)《诗》:“工祝致告,徂赍孝孙。”沈约《宋书》:庆云五色者,太平之应。董仲舒《雨雹对》:“云五色而为庆,三色而为矞。”《楚辞》:“天子之门以九重。”(16)《后汉·阴后纪》:帝率百官上后陵,从席前,伏御床,视太后镜奁中物,感动悲泣,令易脂泽妆具。乐府:“粉黛不假饰。”(17)曹植赋:“或拾翠羽。”郭璞《江赋》:“溍荟葱胧。”注:“青盛貌。”

前者厌羯胡,后来遭犬戎。俎豆腐羶肉,罘罳行角弓①。安得自西极,申命空山东②?尽驱诣阙下③,士庶塞关中。

(此记广德初,吐蕃陷京之事。【洙注】前者,指禄山。后来,指吐蕃。【梦弼注】俎豆句,谓污漫祭器。罘罳句、谓狼籍官庙。【卢注】时藩镇不能赴援,故言安得自西徂东,布昭王命,使主将率民入关,以敌忾乎?《杜臆》:安得二字,直贯下节,乃臣子期望之词。西极,指京师之西,与山东相对,或指吐蕃者,非。)

①薛苍舒曰:《汉文帝纪》:七年夏六月,未央宫东阙罘罳灾。崔豹《古今注》:“罘罳,屏也。罘者,复也;罳者,思也。臣朝君至屏外,复思所奏之事于其下。”颜师古注:“罘罳,谓连阙曲阁也,以覆重刻垣墉之处,其形如罘罳然,一曰屏也。”又《礼记疏》:“屏,天子之庙饰也。”郑注:“屏,谓之树,今浮思也。”唐苏鹗《演义》称:罘罳,织丝为之,轻疏浮虚,象罗网交文之状,盖宫殿檐户之间也。段成式《西阳杂俎》称:上林间,多呼殿榱桷护雀网为罘罳。余谓二说皆通,以罘罳为网,则结绳为之,施于宫殿檐楹之间,如苏鹗之说,是也。以罘罳为屏,则刻木为之,施于城隅门阙之上,如成式之言,是也。然就二说之中,段氏之说为长。《韩安国传》注:师古曰:以木曰弧,以角曰弓。②《易》:“重巽以申命。”③曹植诗:“盘桓北阙下。”

主将晓逆顺①,元元归始终②。一朝自罪己③,万里车书通④。锋镝供锄犁⑤,征戍听所从⑥。冗官各复业⑦,土著还力农⑧。君臣节俭足⑨,朝野欢呼同⑩。中兴似国初(11).. ,继体如太宗(12).. 。端拱纳谏诤(13).. ,和风日冲融(14).. 。赤墀樱桃枝(15).. ,隐映银丝笼(16).. 。千春荐灵寝(17).. ,永永垂无穷(18)..

(此论永泰后代宗还京之事。主将四句,言靖乱之由。锋镝四句,言初治之象。君臣六句、望其力致太平。赤墀四句,愿其无忘孝享。《通鉴》:广德元年十月,郭子仪使王延昌抚谕诸将,皆大喜听命。所谓“主将晓顺逆”也。【鹤注】永泰元年正月,下制,劳还罪己之念。所谓“一朝自罪已”也。《杜臆》:主将胁民,向来叛服不常,当令其改心易虑,而吃紧在罪己一语,此转乱为治之机也。锋镝二句,言复府兵之制,则兵农可以合一。藩镇多表授官僚,朝廷虽设官而无事,故欲冗官之复业。各镇选丁壮为兵民,皆弃本业而好乱,故欲土著者力农。听言纳谏,又罪己后,改过自新之法。樱桃荐寝,与上礼郊庙相应,皆回銮后最急之事,故反覆言之。)

①《黄石公素书》:主将之法。②《魏志》:傅巽曰:“逆顺有大体,强弱有定势。”《汉·文帝纪》:“以全天下元元之民。【颜注】“元元,善意也。”③马融疏:“陛下深惟禹汤罪己之义。”④《汉·光武纪》:车书共道。⑤锋镝,刀锋、箭镝也。《晋史论》:“锋镝如云。”曹植诗:“相随把锄犁。”⑥颜延之诗:“憔悴征戍勤。”⑦《申屠嘉传》:“冗官居其中。”师古曰:“冗,散辈也、如今之散官。”⑧《食货志》:“安民之道,土著为本。”《淮南子》:“稷辟土垦草,以为百姓力农。”⑨《汉·宣帝纪》:“躬行节俭。”⑩张载诗:“朝野多欢娱。”(11)汉明帝诏:“先帝受命中兴。”(12)章帝诏:“继体守文。”(13)梁简文书:“履璇玑而端拱。”汉文帝诏:“益建官师为谏诤。”(14)颜延之诗:“昧旦濡和风。”《海赋》:“冲融滉漾。”(15)丹墀,注见上章。《月令》:“仲夏之月,羞以含桃,先荐寝庙。”注:樱桃也。(16)丘巨源诗:“隐映含歌人。”《陌上桑》:“青丝为笼系。”(17)谢脁《酬德赋》:“度千春之可并。”灵寝,注见上章。(18)汉景帝诏:“袒宗之功德,施于万世,永永无穷。”

京都不再火①,径渭开愁容②。归号故松柏③,老去苦飘蓬④。

(末以思乡之意作结。《杜臆》:泾渭,乃吐蕃入寇之路。《诸将》诗云:“多少村官守泾渭,将军且莫破愁颜。”故必吐蕃远去,而愁容始开。【卢注】往在西京,既遭丧乱,老去飘蓬,终远长安。首尾无限悲酸。此诗前后三段,各十八句。中八句作腰,末四句作结。)

①左思诗:“羽檄飞京都。”②鲍照诗:“发藻慰愁容。”③古诗:“古墓犁为田,松柏摧为薪。”④刘孝绰诗:“游子倦飘蓬。”卢元昌曰:此章历叙肃、代两朝,经禄山、吐蕃之乱,以见幸蜀之辙,不鉴于前,奔陕之驾,相寻于后。故于肃宗收复处,略其治具,于代宗收复处,详陈保安图治之道,正见肃宗不能自振,沿至代宗,再有吐蕃之祸。乃代宗收京后,又不思省躬罪己,节俭裕民,听言纳谏,且冗官失职,兵不归农,朝政之阙失多矣。政治无具,祸乱相因,未几,德宗又有奉天之幸,内寇外夷,竟与唐相终始矣。至篇中血脉,以孝治为重,故详言宗庙废兴之由,于肃宗曰“天子唯孝孙”,于代宗曰“继体如太宗”,因以“归号故松柏”,自述己意终焉。

-----------仇兆鳌 《杜诗详注》-----------

杜甫简介
杜甫(712年—770年),字子美,汉族,本襄阳人,后徙河南巩县。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
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
杜甫创作了《春望》《北征》《三吏》《三别》等名作。乾元二年(759年)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相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,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,从其名作《饮中八仙歌》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。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杜甫的诗词推荐
  • 绝句

    杜甫[唐]
    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 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
  • 登高

    杜甫[唐]
    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  • 绝句

    杜甫[唐]
    江边踏青罢,回首见旌旗。风起春城暮,高楼鼓角悲。
  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

    杜甫[唐]
    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茅飞渡江洒江郊,高者挂罥长林梢,下者飘转沉塘坳。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,忍能对面为盗贼,公然抱茅入竹去。唇焦口燥呼不得,归来倚杖自叹息。 俄顷风定云墨色,秋天漠漠向昏黑。布衾多年冷似铁,娇儿恶卧踏里裂。床头屋漏无干处,雨脚如麻未断绝。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? 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!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
  • 望岳

    杜甫[唐]
    南岳配朱鸟,秩礼自百王。欻吸领地灵,鸿洞半炎方。邦家用祀典,在德非馨香。巡守何寂寥,有虞今则亡。洎吾隘世网,行迈越潇湘。渴日绝壁出,漾舟清光旁。祝融五峰尊,峰峰次低昂。紫盖独不朝,争长嶪相望。恭闻魏夫人,群仙夹翱翔。有时五峰气,散风如飞霜。牵迫限修途,未暇杖崇冈。归来觊命驾,沐浴休玉堂。三叹问府主,曷以赞我皇。牲璧忍衰俗,神其思降祥。
  • 望岳

    杜甫[唐]
    岱宗夫如何,齐鲁青未了。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  • 望岳

    杜甫[唐]
    西岳崚嶒竦处尊,诸峰罗立如儿孙。安得仙人九节杖,拄到玉女洗头盆。车箱入谷无归路,箭栝通天有一门。稍待西风凉冷后,高寻白帝问真源。
  • 春望

    杜甫[唐]
    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  • 石壕吏

    杜甫[唐]
    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。听妇前致词,三男邺城戍。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。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。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。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。夜久语声绝,如闻泣幽咽。天明登前途,独与老翁别。
  • 春夜喜雨

    杜甫[唐]
    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