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燕归梁·芳草年年惹恨幽》

石延年 [宋]
芳草年年惹恨幽。想前事悠悠。伤春伤别几时休。算从古、为风流。春山总把,深匀翠黛,千叠在眉头。不知供得几多愁。更斜日、凭危楼。
《燕归梁·芳草年年惹恨幽》解析

此词题为春愁,写得蕴藉深情,值得玩味。起首两句 ,写看见春草萌生 ,引起对前事的追忆。“年年 ”、“ 悠悠 ”两叠词用得好,有形象、有感情。

“年年”,层次颇多:过去一对恋人厮守在一起,别后年年盼归 ,又年年不见归 ,今后还将年年盼望下去,失望下去。如此往复,情何以堪。“悠悠”,形容“前事”遥远,怀“想”深长,表现出女主人公执着纯真的情感。春天的芳草年年萌发,而对往事怀想之情年年不断,与日俱增,不知何时是尽头。“伤春伤别几时休 ”一句 ,把女主人公的感情直接倾诉出来 。“算从古、为风流 。”是说这种离别愁绪的产生,都是为了男女的风流韵事。至此,“春愁”之意始明。

过片三句 :“ 春山总把,深匀翠黛,千叠在眉头。”特写女子双眉。“春山”是眉之色,这里写春山把自己青翠的颜色深匀叠压在女子眉头,造语别饶韵致。“不知供得几多愁”一句 ,承上文 ,既关合山,又关合眉。王安石《午枕》诗:“隔水山供宛转愁 ”;辛稼轩《 水龙吟》词:“遥岑远目,献愁供恨,玉簪螺髻。”可以参照。这里是说山触发了自己的无限愁思 ,而又堆集在眉头上 。“更斜日、凭危楼”,与夕阳西下、江楼倚望的情景,有“多少愁”自在不言之中 。一日之愁就已“不知供得几多愁”,那“芳草年年惹恨”只恐是无时无休了。

结句为景语,采用了乐府《西洲曲》“鸿飞满西洲 ,望郎上青楼 。楼高望不见,尽日栏干头”的意境 。把一腔春愁浓缩为一幅斜阳危楼人独倚的剪影,一切尽在不言之中。

石延年简介
石延年(994年~1041年),北宋官员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字曼卿,一字安仁,南京宋城(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)人。
石延年早年屡试不中,宋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,改太常寺太祝,累迁大理寺丞,官至秘阁校理、太子中允。北宋文学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诗,欧阳修之文,杜默之歌称为“三豪”。
宋仁宗康定二年(1041年)二月四日,石延年卒于京师开封,年四十八岁。石曼卿尤工诗,善书法,著有《石曼卿诗集》传世。
石延年的诗词推荐
  • 鹊桥仙·一分素景

    石延年[宋]
    一分素景,千家新月,凉露楼台遍洗。宝奁深夜结蛛丝,纴五孔、金针不寐。
  • 红梅

    石延年[宋]
    梅好唯伤白,今红是绝奇。认桃无绿叶,辨杏有青枝。烘笑從人赠,酡颜任笛吹。未应娇意急,发赤怒春迟。
  • 金乡张氏园亭

    石延年[宋]
    亭馆连城敌谢家,四时园色斗明霞。窗迎西渭封侯竹,地接东陵隐士瓜。乐意相关禽对语,生香不断树交花。纵游会约无留事,醉待参横月落斜。
  • 偶成

    石延年[宋]
    力振前文觉道孤,耻同流辈论荣枯。动非仁义何如静,得见机关不似无。孔孟也宜轻管晏,臯夔未必失唐虞。侯王重问吾何有,且自低心混世儒。
  • 偶成

    石延年[宋]
    年去年来来去忙,为他人作嫁衣裳。仰天大知出门去,独对春风舞一场。
  • 古松

    石延年[宋]
    直气森森耻屈盘,铁衣生涩紫鳞干。影摇千尺龙蛇动,声撼半天风雨寒。苍藓静缘离石上,绿萝高附入云端。报言帝座抡才者,便作明堂一柱看。
  • 石延年[宋]
    何处传新哢,间关出建章。至清无奈玉,更巧莫如簧。谷口凄寒甚,花阴淑景长。上林栖处稳,慎勿近雕梁。
  • 石延年[宋]
    后庭兰蕙寒无色,虚阁图书夕有尘。
  • 石延年[宋]
    中散向人疏懒甚,步兵因酒过差多。
  • 石延年[宋]
    春菜红牙口,春盘黄雀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