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/ 诗词 / 吴融 /

《途中见杏花》

《途中见杏花》

吴融 [唐]
一枝红艳出墙头,墙外行人正独愁。长得看来犹有恨,可堪逢处更难留。林空色暝莺先到,春浅香寒蝶未游。更忆帝乡千万树,澹烟笼日暗神州。
《途中见杏花》解析

诗人漂泊在外,偶然见到一枝杏花,触动他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,写下这首动人的诗。

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”,是宋人叶绍翁《游园不值》诗中的名句。杏花开在农历二月,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,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。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,早春季节走出户外,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,想到春回大地,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!叶绍翁的诗句就反映了这样的心理。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。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,各种忧思盘结胸间,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,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。

他并不是不爱鲜花,不爱春天,但他想到,花开易落,青春即逝,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,又能看得几时?想到这里,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。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,难以驻留,等不及花朵开尽,即刻就要离去。缘分如此短浅,怎不令人倍觉难堪?

由于节候尚早,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,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,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,蝴蝶不见飞来采蜜,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。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,难道不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吗?这里显然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,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,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。

想象进一步驰骋,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。那一片蒙蒙的烟霞,辉映着阳光,弥漫、覆盖在神州(指中国)大地上,景象是何等绚丽夺目呀!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,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。诗人被迫离开朝廷,到处飘零,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。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,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,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。

诗篇借杏花托兴,展开多方面的联想,把自己的惜春之情、流离之感、身世之悲、故国之思,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,笔法特别委婉细腻。晚唐诗人中,吴融作为温(庭筠)、李(商隐)诗风的追随者,其最大特色则在于将温、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。本篇可以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。

(陈伯海)

吴融的诗词推荐
  • 金桥感事

    吴融[唐]
    太行和雪叠晴空,二月春郊尚朔风。饮马早闻临渭北,射雕今欲过山东。百年徒有伊川叹,五利宁无魏绛功。日暮长亭正愁绝,哀笳一曲戍烟中。
  • 子规

    吴融[唐]
    举国繁华委逝川,羽毛飘荡一年年。他山叫处花成血,旧苑春来草似烟。雨暗不离浓绿树,月斜长吊欲明天。湘江日暮声凄切,愁杀行人归去船。
  • 无题

    吴融[唐]
    万态千端一瞬中,沁园芜没伫秋风。??夜警池塘冷,蝙蝠昼飞楼阁空。粉貌早闻残洛市,箫声犹自傍秦宫。今朝陌上相非者,曾此歌钟几醉同。
  • 卖花翁

    吴融[唐]
    和烟和露一丛花,担入宫城许史家。惆怅东风无处说,不教闲地著春华。
  • 桃花

    吴融[唐]
    满树和娇烂漫红,万枝丹彩灼春融。何当结作千年实,将示人间造化工。
  • 吴融[唐]
    南北东西似客身,远峰高鸟自为邻。清歌一曲犹能住,莫道无心胜得人。
  • 吴融[唐]
    染亦不可成,画亦不可得。苌弘未死时,应无此颜色。
  • 咏柳

    吴融[唐]
    自与莺为地,不教花作媒。细应和雨断,轻只爱风裁。好拂锦步障,莫遮铜雀台。灞陵千万树,日暮别离回。
  • 秋兴

    吴融[唐]
    微雨过菰苇,野居生早凉。襟期渐萧洒,精爽欲飞扬。鱼买罾头活,酒沽船上香。不缘人不用,始道静胜忙。
  • 即事

    吴融[唐]
    抵鹊山前云掩扉,更甘终老脱朝衣。晓窥青镜千峰入,暮倚长松独鹤归。云里引来泉脉细,雨中移得药苗肥。何须一箸鲈鱼脍,始挂孤帆问钓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