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/ 诗词 / 崔国辅 /

《小长干曲》

《小长干曲》

崔国辅 [唐]
月暗送湖风,相寻路不通。菱歌唱不辍,知在此塘中。
《小长干曲》解析

这首诗风格清新,语言晓畅,于平淡自然中见含蓄委婉,很耐人寻味。

这是一首情歌。但作者没有从相见、欢聚、别离等处落笔,而是紧扣江南水乡的特点,抓住特定时间、地点、条件,自然而风趣地表现一位青年男子对一位采菱姑娘的爱慕和追求。

“月暗送湖风”,诗一开头,即点明时间是夜晚,地点是湖滨。月暗,不是没有月光,而是月色暗淡;湖风用“送”,带有舒展、爱抚的感情色彩,切合小伙子此时的感受。因为他很兴奋、很欢快,湖风吹到他的身上就显得特别轻柔,好象大自然特意为他送来的一般。这一句五字,勾出了一幅月色朦胧、湖风轻拂的艺术画面,造成了一种优美而颇具神秘色彩的环境气氛。

在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水乡湖滨,一位年轻人,踏着月色,沐着凉风,急忙忙、兴冲冲地走着。但是夜色暗淡,道路难辨,走着走着,突然路被隔断了。“相寻路不通”,侧面点出了菱湖之滨的特点:荷塘满布,沟渠纵横,到处有水网相隔。显然,这个小伙子事先并未约会,只因情思驱使,突然想会见自己的恋人。一个“寻”字,传出了其中消息,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。

正在焦急踌躇之际,优美动听的菱歌吸引了小伙子的注意,他侧耳谛听,仔细辨别是谁的歌声。彻,本为不尽之意,这里用来形容菱歌的时断时续,经久不息,同时也描摹出歌声的清脆、响亮。姑娘们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憧憬,读者能从这歌声中想象出那采菱姑娘天真活泼、娇憨可爱的神情。

听着听着,小伙子又眉开眼笑了,知道自己的意中人,就在那不远的荷塘中。“知”字十分传神,不仅表现了小伙子心情由焦急到喜悦的变化,而且点明小伙子对姑娘了解得非常透,甚至连她的一举一动、一颦一笑都非常熟悉。读者正可从其知之深推测其爱之切。

短短的一首抒情诗,能写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和思想活动,并有起伏、有波澜,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。若非巧思妙笔,匠心独运,恐怕难以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。

(刘永年)

崔国辅的诗词推荐
  • 采莲曲

    崔国辅[唐]
    玉溆花争发,金塘水乱流。相逢畏相失,并着采莲舟。
  • 小长干曲

    崔国辅[唐]
    月暗送潮风,相寻路不通。菱歌唱不彻,知在此塘中。
  • 古意

    崔国辅[唐]
    红荷楚水曲,彪炳烁晨霞。未得两回摘,秋风吹却花。时芳不待妾,玉佩无处夸。悔不盛年时,嫁与青楼家。
  • 古意

    崔国辅[唐]
    净扫黄金阶,飞霜皎如雪。下帘弹箜篌,不忍见秋月。
  • 怨词二首

    崔国辅[唐]
    妾有罗衣裳,秦王在时作。为舞春风多,秋来不堪着。楼头桃李疏,池上芙蓉落。织锦犹未成,跫声入罗幕。
  • 漂母岸

    崔国辅[唐]
    泗水入淮处,南边古岸存。秦时有漂母,于此饭王孙。王孙初未遇,寄食何足论。后为楚王来,黄金答母恩。事迹遗在此,空伤千载魂。茫茫水中渚,上有一孤墩。遥望不可到,苍苍烟树昏。几年崩冢色,每日落潮痕。古地多堙圮,时哉不敢言。向夕泪沾裳,只宿芦洲村。
  • 石头滩作

    崔国辅[唐]
    怅矣秋风时,余临石头濑。因高见远境,尽此数州内。羽山数点青,海岸杂光碎。离离树木少,漭漭波潮大。日暮千里帆,南飞落天外。须臾遂入夜,楚色有微霭。寻源迹已穷,遗荣事多昧。一身犹未理,安得济时代。且泛朝夕潮,荷衣蕙为带。
  • 九日侍宴应制

    崔国辅[唐]
    运偶千年圣,时传九日神。尧樽列钟鼓,汉阙辟钩陈。金箓三清降,琼筵五老巡。始惊兰佩出,复咏柏梁新。云雁楼前晚,霜花酒里春。欢娱无限极,书剑太平人。
  • 杂诗

    崔国辅[唐]
    逢着平乐儿,论交鞍马前。与酤一斗酒,恰用十千钱。后余在关内,作事多迍邅。何肯相救援,徒闻《宝剑篇》。
  • 杂诗

    崔国辅[唐]
    逢著平乐儿,论交鞍马前。与酤一斗酒,恰用十千钱。后余在关内,作事多迍邅。何肯相救援,徒闻宝剑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