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皆的成语

  • 比比比比:一个挨一个;引申为处处;到处;皆:全部。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;很多。
  • 百念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。比喻心灰意冷。
  • 比比比比:处处。到处都是。形容多。同“比比皆是”。
  • 触目触目:目光所及;皆:都。眼睛所见到的都是。
  • 草木木:树;皆:全;都是。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。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;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。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。
  • 宠辱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。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。
  • 俯拾只要弯腰来拾取,到处都是。形容多而易得
  • 妇孺孺:小孩子。妇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。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。
  • 尽人尽:全部。所有的人都知道。
  • 大欢喜皆:都。人人满意;全都高兴。
  • 鸡犬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,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,鸡和狗吃了,也都升天了。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。
  • 举世举:全;皆:都。全世界的人都知道。
  • 路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
  • 连战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。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。
  • 满盘下棋时走错一步,整个棋就输掉。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响而使全局归于失败。
  • 面面见“面面俱到”。
  • 毛发竖:直立。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。形容极度恐惧、紧张的样子
  • 全民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,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。
  • 前功功:功绩。皆:全部。弃:丢掉。以前取得的功劳全部丢掉了。亦作“前功尽弃”、“前功尽灭”。
  • 人人皆:都。所有的人都知道。
  • 四大佛教用语;指宇宙间一切(包括人本身)都是空虚的(这是一种消极思想)。古代印度认为地、水、火、风是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;称为“四大”。佛教则称坚、湿、暖、动的性能为“四大”;并认为人身亦由此“四大”构成。因此;“四大”有时也代称人身。后一般用来表示尘念俱消;无牵无挂。
  • 世人世人:所有人。指很多人都知道
  • 啼笑哭也不是;笑也不是。形容人的行为既令人感到难堪;又令人觉得可笑。皆非:都不是。
  • 投刃《庄子·养生主》谓庖丁解牛,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,只见其骨节皆空虚,“彼节者有闲,而刀刃者无厚,以无厚入有闲,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”。后因以“投刃皆虚”比喻处理事务得心应手。
  • 五蕴五蕴:佛家语,指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,故称五蕴。五蕴都没有了。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。
  • 万事万:概数,多;万事:一切事情;休:休停。指一切平安无事或事情结束
  • 万马喑:哑,失音。形容人民沉默不语。也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
  • 须发胡须头发全都白了。指年事以高。
  • 心胆吓破了心和胆。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
  • 有口碑:记功的石碑;皆:都是。所有人的嘴都是记载功德的碑石。形容为人们普遍称颂。